创新经济发展模式 提升邢台县域质量——邢台市县域经济发展分析
时间: 2018.05.28
县域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国民经济有序运行的基础,县域经济的发展质量制约着国民经济的总体水平。县域作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元素和组织细胞,近年来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党中央指出要把“三农”问题的解决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就必须从县域经济下大力度。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承担着促进国家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使命,更极富巨大变革和创新活力。
近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各县(市、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邢台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采取一系列强有力措施,大力发展县域特色产业,深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县域经济发展成效显著,为实现邢台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邢台市县域基本情况
邢台市位于河北省南部,行政区域土地面积12433平方公里,辖17个县(市)(以下简称县域),县域行政区域土地面积11928平方公里,占全市的95.9%;户籍人口699.4万人,占全市的88.7%;县均人口41.1万人。其中,宁晋县、威县、隆尧县和南宫市户籍人口均超过50万人。县域常住人口有632.9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86.5%,县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3.99%,其中,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0%的有平乡县、清河县和沙河市。
二、县域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全市各县(市)主动适应和把握新常态,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巨大压力,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县域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2016年,邢台县域经济总量达到1620.7亿元,比上年增长6.8%,比2012年增加388.3亿元;占邢台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82.0%,较2012年提升1.6个百分点。县均生产总值95.3亿元,较2012年提高22.8亿元。
分县(市)来看,总量方面,生产总值超过100亿元的县(市)有5个,分别是邢台县130.4亿元、宁晋县265.0亿元、清河县147.3亿元、南宫市106.4亿元、沙河市231.4亿元,较2012年增加1个,占县域的比重为29.4%。增速方面,超过邢台县域经济增长速度的有9个县(市)。其中,增速超过8%的有6个县(市),增速最高的是临西县,增速达8.5%,高于县域经济增速1.7个百分点。
(二)结构调整扎实推进,产业层次进一步提升
全市各县(市)大力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改善需求结构,着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创新驱动,坚定不移调结构,县域经济在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16年,邢台县域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6.2:48.3:35.5,与2012年相比,三次产业结构呈现“两降一升”,第一产业下降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6.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7.2个百分点。
分县(市)来看,三次产业结构呈现明显的二三一特点县(市)有5个,是邢台县、临城县、宁晋县、清河县、沙河市,其中邢台县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占比最高,为64.97%。柏乡县、南和县、巨鹿县和威县4个县第一产业占比超过30%,分别达到32.01%、33.70%、31.36%和36.81%。巨鹿县、平乡县和南宫市的第三产业占比超过一、二产业,清河县的第三产业占比最高,达到45.70%。
(三)改革创新持续深化,民营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
近年来,全市各县(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县域民营经济保持了平稳发展的良好势头,民营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已成为邢台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2016年,邢台市县域民营增加值完成1250.9亿元,占邢台市民营增加值比重达96.2%,比2012年提高2.0个百分点。县域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县域生产总值比重77.2%,超过邢台平均水平11.4个百分点。县域民营实缴税金86.7亿元,占县域经济全部财政收入的71.3%,高于邢台市平均水平5.2个百分点。
分县(市)来看,民营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县域平均水平的有7个县(市),其中,邢台县、清河县、临西县和沙河市比重超过了80%。实缴税金占全部财政收入比重超过县域平均水平的有7个县(市),其中超过80%的有4个县(市),分别是隆尧县84.2%、宁晋县83.3%、广宗县82.3%、清河县81.7%。
(四)农业发展稳步推进,产业化进程明显提速
近年来,全市各县(市)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目标,着力调优结构、提高质效、补齐短板,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加快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县域农业发展稳步推进。2016年,县域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63.2亿元,占邢台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96.99%,较2012年提高0.13个百分点。县域粮食产量438.2万吨,同比增长1.8%,较2012年增加2.1万吨。园林水果产量122.4万吨,较2012年增加22万吨,占邢台市总产量的99.1%。农业龙头企业组织数217个,较2012年增加68个。
分县(市)来看,粮食产量超过50万吨的县(市)有2个,分别是隆尧县52.3万吨,宁晋县74.4万吨。农业龙头经营组织数宁晋县22个、清河县21个分居所有县(市)的第一、第二位。清河县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85.8%,位居邢台所有县市的第一位,新和县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率53.1%,居末位。
(五)工业生产稳中趋缓,企业盈利能力明显增强
近年来,全市各县市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治污染、惠民生,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县域工业经济生产运行平稳,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2016年,全市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达到1211个,占邢台市比重为90.8%,同比增长1.3%,较2012年增长35.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402.9亿元,占邢台市比重为81.9%,同比增长8.2%,较2012年增长25.7%,年均增长5.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32.8亿元,占邢台市比重82.9%。主营业务收入2324.0亿元,占邢台市比重81.7%,同比增长9.5%,较2012年增长26.5%,年均增长6.0%。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6.0%,较邢台市平均水平高0.3个百分点,较2012年提高0.6个百分点。
分县(市)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100家的有2个县市,其中宁晋县达141家;规上工业增加值超百亿元的有1个县市,宁晋县147.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有7个县市,其中宁晋县522.6亿元,居首位。从增速看,县域规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为9.4%,超过邢台市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有16个县市增速在9.0%以上。
(六)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商品房“去库存”工作有序推进
全市各县(市)在建设领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持续加大投入力度,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努力提高投资效益,为全市县域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016年,县域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666.3亿元,同比增长10.5%,较2012年增长74.4%,年均增长14.9%,占全市比重由2012年的80.5%提高到82.2%。
随着商品房改革步伐的加快和居民改善住房条件的刚性需求,全市的房地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县域房地产开发投资59.1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5.4个百分点,较2012年增长111.2%,年均增长20.6%。县域商品房销售面积181.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1%,较2012年增长706.7%,年均增长68.5%。
分县(市)看,县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超过100亿元的有6个县市,比2012年同期增加4个,其中,2个县市超200亿元,宁晋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9.6亿元,居首位,沙河市完成200.2亿元,居第二位。房地产开发投资超过10亿元的有2个县市,邢台县完成10.6亿元,清河县完成10.2亿元。从增速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快于全市县域水平的有15个县,其中,威县增速达19.2%。
(七)消费市场平稳发展,外贸市场得到释放
近年来,县域消费品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增长速度基本稳定,在引导消费、扩大生产、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16年,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0.9亿元,同比增长10.6%,占全市比重达到75.4%,比2012年增长58.6%,年均增长12.2%。
县域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535.2亿元,同比增长11.1%,占全市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的69.3%,较2012年提高0.7个百分点,占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3.2%,较2012年提高2.5个百分点。县域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95.6亿元,同比增长9.3%,占全市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的99.2%,较2012年提高1.8个百分点,占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6.8%,较2012年下降4.7个百分点。
分县(市)看,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50亿元的有5个,分别是宁晋县94.9亿元、清河县81.8亿元、沙河市77.3亿元、隆尧县56.9亿元和南宫市55.1亿元。从增速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快于邢台市县域平均水平的有9个县市,其中增速最快的是威县,增速达11.7%,比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快1.1个百分点。
全市各县(市)深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积极改革和完善各项开放政策,大力推进开放平台建设,搭建外贸、外资、对外经济合作“三外”联动平台,融合创新发展,坚持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提高引进外资质量,努力改善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16年,县域进出口总值11.5亿美元,占邢台市的71.2%,同比增长9.2%,高于邢台市平均水平(1.2%)8.0个百分点,较2012年高出1.3亿美元。其中4个县市增速超过县域增速,最高南和县41.4%。县域出口总值10.1亿美元,占邢台市的75.0%,同比增长6.3%,高于邢台市平均水平(1.8%)4.5个百分点,较2012年高出2.3亿美元。其中6个县市超过县域增速,最高隆尧县27.0%。
(八)新型城镇化迈出新步伐,城镇化率显著提高
近年来,全市各县(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全市城镇化水平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加快完善,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16年,县域城镇化率达到43.99%,比2012年提高4.18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045个百分点。17个县(市)中3个县(市)城镇化率超过邢台平均水平,且3个县(市)均达到50%以上,较2012年多出1个县超过邢台平均水平。威县、南和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邢家湾、莲子镇、西郭城、河古庙被列为全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一批公园、游园、特色街区、风貌建筑等工程建成投用,要素聚集效应进一步显现。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公路、广播电视实现村村通。英谈、王硇、栾卸、樊下曹等特色村庄分别被评为“中国文化历史名村”、“中国景观村落”、“全国美丽乡村”和“魅力休闲乡村”。
(九)财政实力逐步增强,民生支出力度加大
近年来,全市各县(市)立足产业基础,精准发力,进一步做强做优各类产业,为财税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6年,县域实现全部财政收入121.7亿元,同比增长13.2%,增速高于邢台市平均增速3.1个百分点,占全市比重由2012年的57.6%提高到62.6%,年均增长5.4%。分县市看,全部财政收入超10亿元的县市有4个,超过5亿的县市有6个,其中,沙河市全部财政收入达18.0亿元,居首位。从增速来看,增速快于邢台市县域平均水平的有6个,其中,增速最快的是新河县,增速达74.7%。
县域实现公共财政收入70.96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高于邢台市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占全市比重由2012年的56.8%提高到63.7%,年均增长9.9%,高于全部财政收入年均增长4.5个百分点。分县市看,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5亿元的县市有4个,超过3亿的县市有8个,其中,沙河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为90429万元,居首位。从增速来看,增速快于邢台市县域平均水平的有7个,其中,增速最快的是宁晋县,增速达24.2%。
2016年,县域用于教、科、文、社、农和住房保障等民生支出257.1亿元,占总支出的81.7%,比2012年高出115亿元,年均增长16.0%。有10个县市的民生支出比重超过县域平均水平,其中,隆尧县民生支出比重达到89.0%。
(十)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民生基础进一步夯实
改善民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全市各县(市)不断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城乡居民获得新实惠。2016年,县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量超过邢台市平均水平(23913元)的有4个县(市)。其中,最高的是沙河市达26330元,比邢台市平均水平高241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超过邢台市平均增速(9.2%)的有12个县(市)。其中,增速最快的是柏乡县,为10.5%。县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速为9.7%,高于邢台市0.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邢台市平均水平(10006元)的有10个县(市)。其中,最高的是沙河市达12804元,比邢台市平均水平高279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超过邢台市平均增速(9.3%)的有14个县市,其中增速最快的是临城县,为11.6%。县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速高于邢台市0.9个百分点。
多年来,各县(市)不断加大就业培训力度,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增就业形态的支持,顺应市场结构调整,实施多种措施,促进多渠道创业就业。2016年,县域全部从业人员350.2万人,同比增长2.8%,较2012年增加了14万人,年均增长1.0%。从增速看,有5个县市全部从业人员增速超过了县域增速,其中,沙河市增长9.6%。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种收入再分配手段,事关广大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邢台各县市社保体系日益完善,保障标准不断提高,保障人群不断扩大。2016年,县域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402.7万人,占县域户籍人口的57.6%,其中,邢台县占比最高达73.4%。县域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06.3万人,占县域户籍人口的86.7%,其中,邢台县占比最高达93.1%。
三、县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当前,邢台县域经济发展总体上稳中有进,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竞争力不强、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等问题依然是邢台县域经济发展的短板,制约着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一)各县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受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经济基础以及改革开放程度等诸多因素影响,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比较突出。从17个县(市)主要经济指标来看,地区生产总值最大的宁晋县265.0亿元是最小的柏乡县37.3亿元的7.1倍,低于县域平均的有11个县(市);人均生产总值最高的沙河市54801元是最低的任县15135元的3.6倍;全部财政收入最高的沙河市18.0亿元是最低的柏乡县2.4亿元的7.5倍,低于县域平均的有12个县(市);固定资产投资最多的宁晋县239.6亿元是最少的柏乡县32.9亿元的7.3倍,低于县域平均的有11个县(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最高的宁晋县94.9亿元是最少的广宗县20.1亿元的4.7倍,低于县域平均水平的有10个县(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沙河市12804元是最低的新河县6148元的2.1倍。
(二)县域经济整体竞争力不强
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超百亿元的仅有5个,占全省百亿元以上县市的6.7%,在邢台排第一位的沙河市生产总值在全省排21位,生产总值低于50亿元的全省共有10个县市,邢台有3个,占全省的33.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10亿元的邢台县(市)为0个,全省有26个县超10亿元,低于3亿元的有5个,占全省(16个)的31.25%。
(三)县域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
2016年,邢台县域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16.2:48.3:35.5,属于“二三一”产业结构类型,虽然产业结构较前些年有所优化,但与全国平均水平(8.6∶39.8∶51.60)、河北省平均水平(10.9:47.6:41.5)、邢台市平均水平(13.6:46.9:39.5)相比,县域经济一产比重高,二、三产业比重低。第一产业中传统农业仍占主导地位,农业基础薄弱,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不足,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农业龙头企业和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亟须加强。第二产业中工业企业规模小、分布散,产品相对单一,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较少,新动能培育不足,工业支撑依然不强。第三产业规模较小、体系不全、带动不足、比重提升缓慢。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缺乏成型的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弱,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有限。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
(四)邢台县域新动能依然偏弱
一是新动能体量较小。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力量,是推动产业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而目前,县域工业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时期,旧动能增势减弱,新动能体量较小,尚不能支撑工业快速增长。2016年县域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完成96.8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只有18.2%,低于河北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二是创新驱动不足。县域工业技改完成投资73.4亿元,同比增长6.5%,低于县域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2个百分点,低于县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个百分点。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发展(R&D)支出11.8亿元,占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0.7%,低于河北省平均水平0.56个百分点。
四、对策建议
邢台县域要更加积极有为地融入协同发展大局,主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努力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创造优势,营造氛围,切实把机遇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不断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
(一)努力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促进县域经济转型发展
经济强县,重点在产业转型、做大县城、统筹城乡等方面取得突破,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和产业集群,成为引领全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支持其他发展较快、实力较强的县挖掘发展潜力,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壮大龙头企业,增强综合实力,努力成为经济强县。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和“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调结构、提层级,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加快钢铁、煤炭、玻璃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汽车及新能源汽车、食品医药产业,培育壮大生命健康、电子信息、节能环保产业,打造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集聚区和特色产业集群。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壮大食品工业为突破点,全面提升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水平,优化品种布局,深化农企对接,促进一二三产跨界融合。
加快服务业模式创新、多维拓展,开展“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着力建设冀中南物流枢纽城市;推动旅游全域化发展,旅游业收入实现翻番,建设中国北方重要的生态旅游名城。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动知识密集型产业快速成长。
(二)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加快县域经济整体发展
要坚持从县域实际出发,顺应发展规律,科学定位,把握优势,采取分类指导、产业带动、基础支撑、民生优先、改革引领和环境优化等方式方法,对不同县域提出不同发展目标,实行不同扶持政策,促进一批县域发挥比较优势、形成特色,率先崛起、加快赶超。
邢台县、沙河、内丘、临城、南和、任县、隆尧、柏乡等县(市),充分利用太行山前、京广铁路沿线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好、交通便捷的优势,紧紧围绕推进转型发展,大力实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压产能与调结构并举,改造传统与发展新兴并举,逐步走出一条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打造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京广沿线新型产业带和转型发展示范区。
宁晋、清河、南宫、临西、威县、新河、平乡、巨鹿、广宗等县市,作为邢台市农业主要产区,立足本地特色产业和农副产品资源优势,依托邯(邢)黄铁路通车带来的机遇,着力加快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县域特色经济,重点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加快盐矿开发及盐化工产业发展,大力推进电线电缆、纺织服装、特色中药材、自行车及零部件、汽摩配件、轴承、羊绒等县域特色产业扩总量、上水平,形成错位发展、产业聚集、相互关联、功能互补的特色经济发展区,形成县(市、区)间对标赶超、竞相发展、跨越发展新局面。
(三)加大民营经济扶持力度,护航县域经济健康发展
从县域经济发展的走势看,民营经济具有发展灵活、反应灵敏、发展潜力大和吸纳就业能力强等优势,越来越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较强的竞争力,是县域振兴的坚实基础,强县的发展经验鲜明地印证了这一点。
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着力点,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平等、公平、稳定、有序的发展环境,着力打造今麦郎、宁纺、金沙河、亿利等一批国内具有较高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的民营自主品牌,培育清河羊绒、宁晋电缆、隆尧食品等区域品牌。制定财政、税收优惠政策,拓宽融资渠道,支持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依法开展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租赁融资、项目融资等多渠道进行融资;广泛吸引市内外大型民营企业在县域投资,各县(市)大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爱商”的氛围,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简化办事程序,全面做好投资商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的各项服务工作,确保项目顺利投产达效;鼓励科学技术人员到县、乡(镇)投资置业,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促进各类人才向民营经济聚集,使民营企业成为人才密集地;鼓励、吸引外出务工致富的农民工回乡创业;加强创业培训,形成政府引导、社会支持和企业自主相结合的培训机制,优化创业环境。